曾驰援武汉的青年医护再次挺身而出,这次他们在家乡战“疫”
发布时间:2021-03-08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批评网
在做核酸采集时,被采集者会在瞬间出现要呕吐的感觉。
“必须采到咽喉壁或两侧扁桃体,有恶心的感觉就对了。”面对这种不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解明芳会在采集时反复对公众解释。
这些采样的细节,解明芳在2020年年初驰援武汉时被反复培训过。“如果采集不到位就白做了”,解明芳。
这位2020年初在湖北参加战“疫”的80后医务工作者,总是在被采集者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时不断进行安抚。
解明芳在采集核酸。(受访者供图)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1月6日开始河北省石家庄、邢台等地对所有社区、农村实行闭环管控,并全面启动核酸全员检测。
1月2日~12日,在石家庄累计报告的确诊病例中,藁城区占到60%以上。
早在1月5日,解明芳和同事按相关通知就第一时间赶到藁城区战疫一线,参与核酸检测采集工作,当天就采集了6000多人份。在这天的工作中,她戴的是自己准备的护目镜。
“护目镜如何防雾技巧在武汉就特别熟悉了”。 解明芳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今年初当河北省石家庄、邢台等地出现新冠疫情,很多曾驰援湖北的年轻医务工作者又一次次冲上战疫一线。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刘烨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王慧和解明芳就是其中的三位。
刘烨星(中)和同事。(受访者供图)
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刘烨星和王慧都是目前各自医院派出团队中唯一支援过湖北的队员。
“武汉的经历和实战经验,让我工作起来更有底气。”刘烨星目前主要负责援助胸科医院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工作。
“病毒没那么可怕,只要按规范流程操作就不会被传染。”1月11日,上岗第一天他就对医院其他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我在武汉踩过的‘坑’都一一提示了大家。”这位90后相信,这些经验将会提高同事们的工作效率。
而在武汉的工作经历,则让解明芳知道,此时的新冠患者救治工作和医院日常是不同的,必须要转变护理模式。“由于没有家属陪护,病人生活也须医护人员精心照顾,要对他们出现的心理变化及时关注疏导。”
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时,晚上是否关灯这个决定曾困扰着解明芳等医护人员。“简单说就是为了安全起见不关灯,但是不关灯病人休息又会受影响。”于是解明芳和同事给每位患者准备了小台灯,晚上除了护理站和通往厕所通道之外都会按时熄灯。在这之前他们对每位病人都进行了宣讲:晚上把小台灯准备好,想起夜,就先打开台灯照明,坐一会儿再起身……
之后也并没有出现病人为此跌倒等情况,但解明芳承认做这个决定时,她和同事还是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做了万全的准备后,不能怕担责任不敢管, 必须得有担当!”在她看来,这是这件事带给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体会之一。
在战“疫”一线,工作的忙碌辛苦自不必说。王慧笑着告诉记者,丈夫为她送来匆忙收拾的行李中,有的袜子都不是同一双。好在按照她的叮嘱,准备了几件容易洗的速干衣服。
“初到武汉时对新冠病毒了解太少,现在对防控疫情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相对于去年的湖北战疫,参加此次防控疫情歼灭战,王慧感到更有信心了。
王慧(中)和同事。(受访者供图)
对这些80后90后医务工作者而言,如今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在核酸检测采集过程中,解明芳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孩子都特别配合,“甚至比有的大人都做得好”。
面对突然而至的疫情,王慧则中止了原本的备孕计划。对于这次出现在“家门口”的疫情,她认为自己必须冲在战疫一线。“这里有我的家,有我的爸爸妈妈。”
王慧听说,在她支援的河北省胸科医院,从北京赶来的专家中有自己在仰慕已久的“业务偶像”。这位专家说的一句话,这个年轻的医务工作者颇为认同:形势较为严峻,干就完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见习记者张艺 记者朱洪园 樊江涛 通讯员马梦瑶
上一篇:抓!男主播在平台进行淫秽表演,高峰期同时在线200余人!
下一篇:“猝死”为何盯上年轻人?有什么办法能减少悲剧发生?